周报 2023W14:补写设计文档

欧雷 发表于

失业的第 12 周,思考才有乐趣。

先想后做

几乎每次要开始动笔写周报时,都会看下当周每天的日志(log),帮助回忆下这周到底做了啥——失业后的每一周都觉得过得很快,总感觉还没干啥呢一周就过去了,与此同时又总会觉得好像做了很多事情。

刚看了这周每天的日志,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就是「Lime」,也就是我的那个网站主题。

从开始弄到现在,已经三周过去了,前两周基本是根据脑中的大概轮廓去做,想到哪做到哪;说好要在某天发个初版,但真到那天就鸽了……后来想了下,主要原因差不多是:

  • 没认真思考并推敲过的想法,实际操作起来的难度必然会比想象中复杂很多;
  • 只是脑中的大概轮廓的话,会缺失清晰的目标和里程碑,容易走弯路,较难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些都会导致正向反馈的激励不足,从而激情逐渐消退,进而令项目烂尾,在用爱发电的自发项目中的影响尤其大——不管什么事情,一个人的付出与投入是需要回报的,即使是很小的。

鉴于此,周一把这个项目落下的设计文档的大部分内容给写了,接下来的几天陆续补充了其他缺失的设计;在这过程中,证明了我之前确实是想简单了,要在 Hexo 中达到 Jekyll 那样的使用体验得做很多事情。

在写设计文档时我就像写周报一样,以在写给别人看的心态去写,尽量写得详细些,描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算没有他人去看,未来自己回顾时也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人脑记不住那么多细节;并且在认真写字时大脑也在思考,能使自己想得更清楚,让知识、想法等之间建立更多更深刻的关联。

从事知识类工作时,实施的那步是最不重要的,最枯燥乏味的;很多问题在设计阶段充分地调研、论证后就会得到解决,而不需要通过实施结果去得知。正因如此,设计阶段是最能学到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等软技能的。

专注创作

在编写 Lime 的设计方案时,我有两大痛点——

每当我仔细编写设计文档时,就有一种感受(感慨):「写什么狗屁代码!代码有啥好写的?!使我愉悦且有成就感的是创造!是认真思考的过程!是由自己的知识推导出了解决方案!而非去写什么狗屁代码!亟需一个知识驱动低代码的方案以让我更多地去思考,减少无甚意义的编码操作!」

与 Jekyll 相比,Hexo 的功能真的有些孱弱,想兼容原来的用法还没有(也许是没找到)现成的插件,得自己去开发,迁移起来有些痛苦……被迫着眼于这种细枝末节让我很是难受,就像开发个应用还要受表现层库/框架的牵制一样。KnoSys 所起到作用的一方面就是像 Petals、Handie 一样把那些更为底层的技术给隔离起来,让用户尽量只关注自己的创造。

它们实际上都是同一件事——我为何要被迫分散出一部分精力去关注和处理与创意无关的技术细节上的事情?就不能让我好好地专注于创作吗?!

知识驱动低代码的解决方案这个事情暂且不说,关于那些静态网站生成器,我是不明白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或者说,当那些「文章」数据的管理不依赖于静态网站生成器所圈定的体系时,它们除了编译文件之外还能干啥?有什么根本性的本质性的不同?有搞得「百花齐放」的必要?

这为 Lime 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便当前是网站主题,但以后不局限于此,在提高扩展能力之后,它可作为屏蔽那些静态网站生成器之间差异的适配层存在,与 KnoSys 打配合以让使用者专注于创作!

最后几句

记得是在我小学时,某天晚上老爸从外面干活回来时带着一只白色小奶狗,忘记有没有满月,也忘了有没有已经睁眼,只记得应该是条土狗,好像是我给它起名叫做「球球」,至于为何起这个,我也不记得了。

印象深刻的是,在养它的时候,我对它不是很友好,会因它不听话或总在游戏机(学习机)上面走来走去而用手打它,导致看到我就夹着尾巴躲起来。

后来的一天,它被我妈给别人了,在那之后我就没见到过它;每次想起它就会充满愧疚,眼红鼻子酸,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好好待它……

我家🐷在老家原本也养了一条狗,是条小贵宾(泰迪),名叫「妞妞」,发音与我的「球球」相近。

妞妞在遇到生人时会叫的,即使主人在场时也是;而当我第一次去🐷家时,妞妞跑出来见到我后并没叫,还让我跟它玩儿,很是亲近我,彷佛一早就认定我也是它的主人一样。

它这么不见外,我自然也很喜欢它,成为了我去🐷家的一个期待;每次去都会跟它玩儿——牵出去遛它,拿吃的逗它。可这一切在差不多八年前终止了,它因病离开了,我们因此伤心不已……

这周我和🐷一起走了西湖小狗线,就当作是我们对球球与妞妞的怀念吧,希望它们在「那里」过得还不错——

西湖小狗线
西湖小狗线

我与🐷说好了,等成为数字游民之后,就再养只狗,让它跟着我们游历不同的地方,带着它一起去徒步!

创作不易,若给你提供了价值,还请不吝欧雷充电

左为微信,右为支付宝;充电累计 ¥88 以上可在付款时备注或邮件告知昵称和需要被链接的网址,会列在「赞助」页。其他方式与具体规则请见「资助」。

本文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可自由转载、引用,但需署名作者并注明文章出处且不能用于商业用途。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