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 2022W40:个人/家庭经济与反主流
国庆七日假期转瞬即逝,今天是其最后一天,接下来将是痛苦的七日上班,假期过得有多快乐,未来七天就会有多折磨。
假期做了啥
节前🐷找了几个想去的地方,虽然当时担心她会难过,但还是都被我否决了。那几个地点基本都位于杭州周边,是商业化运营的露营类场所——我不太喜欢。
不知为啥(虽然还是心里有推测),也许前些年国内就已兴起,但给我的感觉是今年「露营」尤其火,无论是朋友圈里还是视频节目上总会看到这类活动。
我认为媒体已经把「露营」塑造成了一种「景观」,变成了一个「符号」,我从骨子里反感,特别是商业化运营的。我只能接受为了融入并享受自然而在非商业化场地进行的野外露营。
后来我们打算 5 日那天去爬山,距离上次(去南高峰爬山)过去刚好一年,为此我们还去迪卡侬买了根登山杖。然而,我们最终因为天气等原因放弃了。
这些天,我们每日午夜 11 点半到次日凌晨 0 点半睡觉,我早上 7 点半到 8 点半自然醒,🐷则比我晚几个小时起来,一般在中午之前。
一般在她醒之前,我整理自己的日常数据或看些社会学、心理学、经济等相关的视频(上面提到的「景观」、「符号」就是从视频中学的),等她醒了之后会一起看剧。
放假这几天我们只在昨天出去吃了个喜酒,其他日子都在家里待着,这期间我们在看和看完了《意外空间》、《沙丘》、《沙丘之子》、《非常律师禹英禑》、《黑话律师》和《怪物》。
个人与家庭经济
看了据说作者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之后,结合自己之前的想法,略微总结了当前认为的个人经济增长方式:
- 将工作时间压缩到安全线上的最低值;
- 使用先进工具减少重复性工作所占用时间;
- 采用适合且高效的思维模型与工具降低在非重复性工作上的投入;
- 拓展收入来源。
可以说,这 4 点是一组需要被循环的周期,前 3 点是第 4 点的前提,第 2、3 点是要提高生产率。这是在收入方面,除此之外还要降低支出及减少负债。
除了十分热爱的,仅买能解决切身问题的物品,并在实际价值相当的物品中选择更便宜的;负债与支出是强相关的,只要不掉入消费主义陷阱,能够极大地减少负债!
我们的负债目前仅有每月生活支出和房贷——日常交易优先选择蚂蚁花呗(我早已关闭,只有🐷在用)和信用卡,月账单出来后再全额还款;由于我们是在较为合适的时间(2016 年 G20 之前)买的房,房贷较少,正考虑是否要提前还清。
至于理财投资,我们都属于不太冒险且不太保守型的,想在存款到达一定数目后再去理财投资——那个数目的存款作为保底,拿去理财投资的钱即使都赔光了也不伤心难过。
然而,存款暂时还未达到那个数目,再加上若是决定提前还清房贷的话,需要等待更久才会去真正地理财投资。看现在的形势,没准儿钱在手里攥着更好。
反主流
在上周周报中有提到——
主流的未必且很可能不是正确的,对主流的倾向性也是一种迷信。
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反主流」体质,因为「主流」在我看来是庸俗的、愚昧的、无知的、盲目的、跟风的、虚假的,像「
「反主流」并非一定要逆着主流行事,而是要在自己思考后做出符合自己的意愿并适合自己的决定,而非迎合或附和世俗、大众、他人。
就与这次假期相关的事情来说——
周末出游
很多人在法定节假日出去游玩。为什么?为什么?这是为什么呢?与周末相比,除了连续时长相对多之外,有什么优势?就算是七天假,一般也用不了那些天,很可能从去到回只用五天。
我会采用周末出游的策略,尤其是在这疫情反复不定的情势——以市内和江浙沪周边地区为主,交通方式为自驾或轨道交通,根据疫情情况适当坐飞机去稍微远点的地方。
记得多年前,我制定了个「暴走杭州」的计划:

这个计划只完成了一部分,想捡起来继续,于是乎昨日跟🐷约定我们一起走遍大杭州的各种地方!
我的这种周末出游策略,也是为日后的「游牧」生活做铺垫。
反传统婚礼
我很是厌烦「婚礼」、「婚宴」这类东西!若非为了双方父母,我们当初结婚时应该不会举办婚礼、酒席啥的。我不想给份子钱,也不打算收,这就是一种形式主义。
按照我的想法——
我们可以组织聚会,但组织方是我们,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郎」与「新娘」,而非双方父母;参与者是我们真心想请的、关系亲近的人,没有七大姑八大姨和不知多少年没联系过的人,因此总人数应该不多。
我们请的人,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不用碍于情面硬着头皮来;不用准备份子钱,如果愿意祝福我们,就只带着对我们的祝福就可,我们也不会给什么回礼——实际上就像生日会、朋友聚会一样。
我赞同真诚的人际关系交流,唾弃形式主义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