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 20251104:在富阳银湖成立地域化的软件研发团队

随着 11 月的到来,银湖创联也已步入它生命进程中的第二阶段。

与混沌初开,一切以「先跑起来再说」为主旋律的第一阶段相比,当前阶段的主旋律,或者说核心目标是——通过简单的规则和治理单元,形成自组织、自生长的系统。

作为社区的发起人兼主理人,我这几天在很适合移动办公的瑞咖啡里对之前一些较为零星散乱的想法进行梳理,有了一个初步的清单。

打算进一步讨论完善后,召开一次宣讲会,与心系社区的人之间来一场即时的答疑与反馈,他们同时也是新阶段的第一批潜在合作者。

然而在那之前,清单中的一项完全可以立马就行动起来,也就是本文的主题。

软件开发小组成立

在「小雇·全国自由职业者大会·杭州站」上进行的主题分享《典型程序员跨界做在地社区是怎样一种体验?》中,临结束时有这样一段:

三个主要价值点中的第一个,它是:

  • 最表层的——大家有直观感受的,很容易想到和理解的;
  • 最基础的——是实现并发挥另外两个价值点的基石,它们比较有前瞻性、创新性,解释成本更高,但落地后的价值不可估量。

用更通俗点的说法,第一个价值点是以在地自由职业者为引,通过相互连接重建以信任为基础的新型熟人社会,并展现了通过自由职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行性。

再依托于信任关系、个人专业性去探索区域内可自循环的消费服务体系、商业模式,并借助更加一体化、数智化的手段提升区域内信息与资源流通的效率和体验。

另外两个价值点,要么完全依赖于软件开发,要么跟软件开发也很有关系。

在过往的社区活动中,多次参加活动进行交流且以软件开发作为职业的人,算我在内目前有三人:

  • 我,数智生活领域独立开发者,前端开发出身,擅长抽象,一直想要解决数据所有权与控制权、一体化和数智化问题;
  • 一个 XR、3D 开发者,擅长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通过某种形式在图形上进行融合;
  • 一个从良渚搬过来的 AI 连续创业者,想做数智化、游戏化的人生系统。

由此可见,我们仨的共同点:

  • 侧重有所不同,但都是软件开发者;
  • 擅长不同方面,但想解决的问题都可归为「元宇宙」;
  • 都生活在银湖。

既然如此,那我们为啥不凝聚在一起,成立「银湖软件开发小组」呢?!

这样一来:

  • 对外——以小组作为统一的信息出入口,进行社区第三阶段要落地的线上系统的研发,承接来自银湖在地企业、商家、工作室/超级个体的软件研发需求;
  • 对内——软件研发需求信息共享,适者弹性组队承包项目,按项目自行分配收益,也可以自行组队研发其他软件产品。

简而言之,一方面我们组成了面向银湖在地潜在客户的软件研发专业团队,另一方面能够相互协作让想要开发的软件产品更快地落地并进行市场验证。

今天下午,我们相聚在其中一人家里,将自己的想法向他们描述,一番讨论后达成 2 个共识:

  1. 可以成立「银湖软件开发小组」;
  2. 在进行「元宇宙」落地实验这件事上分头行动,即我先去做社区场景的线上系统,他们先做个人与家庭场景的设备与应用,然后再将关键数据打通而场景融合。

没准儿事后回首,这就是另一个湖畔花园!

结语

开篇提到的「完全可以立马就行动起来」的「清单中的一项」是「在地的以特定兴趣爱好/专业能力/业务领域为核心的垂直小团体」。

而「银湖软件开发小组」就是具体例子,也是银湖创联的第一个专项小组(小团体),但这肯定不是最后一个,还会有更多的垂直小团体相继成立!

除了从银湖创联中生长出来的垂直小团体外,也欢迎那些本来就存在且与银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其他兴趣组(如「富Young·团趣社」)之类加入到银湖创联这个大网络中!